微信6.5亿月活跃用户闲暇时间都用来刷朋友圈,纯粹为了打发时间;1000万个微信公众号虽然完成了自媒体变现,但并没有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生态;号称打通一切生活服务、承载微信邮箱的服务号并不受欢迎;商家的微信小店也没有尽到服务和电商变现的责任。
1月11日,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Pro上宣布,将把订阅号与应用结合起来,推出“应用号”,在帮助开发者的同时,让用户通过微信连接一切微信,下面我从出发点、位置、目标定位、野心四个维度来分析微信应用号能否拯救微信。
出发点
服务号失效,订阅号生态还遥遥无期,微信需发挥流量终端变现作用
微信推出“App号”,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微信服务号并没有帮助微信完成提供生活服务的使命。服务号之所以没有完成提供生活服务的使命,是因为服务号和订阅号处于平行的位置,在变现上相差甚远,微信的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微信本身也没有为服务提供肥料和灌溉,每月仅有4条消息的推送,明显限制了服务号的定位,也就是服务功能,服务号并没有给生活服务带来流量来源,反而从上游切断了生活服务的流量来源,微信服务号的定位和功能定位从根本上限制了服务号向生活服务领域的延伸,就像庄稼不灌溉自然就会干枯枯萎一样。
订阅号依靠内容作为流量驱动力实现广告变现,但订阅号本身还处于媒体生态层面,深度商业变现生态尚未形成。单纯依靠广告收入变现的账号无法形成自己的生态,即便形成了忠实的粉丝群体,也无法对其驾驭自如,因为产品体系尚未形成,缺乏最基本的生态架构。
微信应用号极有可能是从服务号未完成的使命和订阅号的弊端入手,利用微信6.5亿月活用户和庞大流量,通过各个垂直细分的应用体系为微信聚合各行业、各类商业模式,搭建起微信的生态,为微信打造其真正的商业变现秘诀铺平道路,实现用户变现、流量变现、生活服务变现、甚至电商变现。但如何将微信用户和订阅号带来的流量与应用号结合起来,如何将流量有效融入应用,如何在用户、流量和应用号商业化之间取得平衡和生态协调,成为微信面临的一大难题,社交生态最忌讳的就是过度商业化,微信在商业化之前要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地点
应用号要以微信为轴构建操作系统,利用平台“统帅诸侯”
张小龙表示,现在很多用户在微信钱包里买火车票,对于一些不经常用到的需求,没必要再安装一个,因此“APP号”这种公众号的新形态就应运而生,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就相当于安装了一个APP。
微信以应用号为轴心构建商业生态,最大的优势就是帮助APP开发者和企业节省运营成本。基于应用号的商业开发体系,APP开发者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APP的傻瓜式建站。微信庞大的用户量和巨大的流量为应用号的流量和粉丝聚集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从根本上节省了企业应用的运营成本,最大程度上降低了APP开发者的开发成本,解决了企业用户和流量落差的后顾之忧。
腾讯一直走的都是同样的“循环生态”战略路线,即以微信为轴心,其他各类产业形态围绕微信形成自己的生态,包括本地生活服务大众点评、美丽说电商导购、滴滴出行,甚至京东购物等,都围绕微信形成了微信和腾讯战略投资、共治共赢的协同体系。微信应用号只是延续了腾讯“循环生态”战略的基因,以微信为轴心,意图发展出诸多垂直细分的产业形态应用,但应用号并不像大众点评、美丽说电商导购、滴滴出行、腾讯第三方平台那样,秘而不宣、松散地隐藏在微信钱包背后,应用号紧紧依附在微信这个轴心,各类垂直细分应用如果形成自己的产业生态,那么微信的商业化是相当成功的。 但是如果微信应用号不能放在最靠近用户和流量的位置,或者应用号没有协调好微信和应用之间的关系,用户和流量不能自然流动,那么微信的操作系统级功能就无法形成,也就无法以微信为王号令诸侯。
目标设定
App 想再造一个 App,把微信变成一个分发生态系统
苹果App的成功必将给予微信巨大的推动力,如果微信应用号基于微信搭建应用商店,依托微信的用户和流量驱动力,必然会打造出类似苹果App的微信应用商店,在手机端普及靠前互联网入口,打造超级应用分发生态,将加速微信商业生态的进化。不同于苹果App,微信的应用号生态并不局限于iOS应用商店,而是可以在所有开源的安卓应用商店使用,微信应用商店如果成功,将拥有比苹果App更广泛的用户基础,是苹果App的强劲对手。微信应用号可能掌控移动应用入口,以庞大的应用软件延伸业务,各类行业必然会再造一个App。对于微信来说,主要看如何定位,将微信应用号生态与线下商业生态深度结合,打造更扎实更扎实的线上线下连接器。 微信如何连接应用号、应用号如何连接线上线下商业生态,成为了微信最根本的问题。
应用号不会像App 那样在QQ的二级页面分发,也不会像类似App 的应用分发体系那样扁平化,如果真是这样,微信就没必要再打造应用号了,应用号的定位应该以微信的应用分发生态以及由应用衍生出来的各类商业生态为基础,App 的作用是应用分发,但应用号的定位应该以微信到应用再到商业生态的变现路径为基础,本质上,应用的位置和定位比App 高出不止一个层级。
野心
应用号码让微信连接一切
微信一直强调连接万物,但在社交、媒体、电商、游戏、服务、智能硬件等各类行业入驻后,微信并没有完成连接万物的使命。行业分散,微信已然臃肿,却并未形成密集有序的生产形态。另一方面,微信的“循环生态”似乎并不像阿里掌控的阿里系生态那样严密有序,这显然阻碍了微信的商业化进程,微信连接万物的步伐明显落后。
应用号是微信探索商业化、进一步连接万物的尝试,微信想利用应用号的连接功能,连接产业生态,实现连接万物的野心。随着朋友圈广告门槛从年初的500万下调,截止目前,微信朋友圈的媒体生态明显弱化,根本原因是微信看似整洁的界面,并没有为微信的生态打下良好的基础,背后却是层层的商业应用,实际上并没有为微信的商业化做出贡献。应用号的出现,应该可以对现有的微信生态进行细分,如果有可能,各类微信生活服务、电商都可以以应用的形式在微信里落地,这样既可以引导用户进行针对性消费,又不会打乱原有的社交、媒体生态。如果把应用号放在优秀入口,那就锦上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