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节目音频:

“手机淘宝改版了,差评消失了?” 》

▎“手机淘宝经过这么一波操作,用户在购买时可以‘半夜骑瞎马’,厂商也可以高枕无忧,不用担心用户体验。质量好不好就无所谓了。”以及服务好不好。”

近期,手机淘宝的改版引起关注。除了增加信息流量外,淘宝还对手机淘宝便利店(个人店铺)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修订。据网友反馈,从9月23日开始,在查看商品的“宝贝评价”时,之前的“中差评”标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感觉不好”。

对此,淘宝官方客服回应称,淘宝近期已完成系统升级。评论页面修改后,好评、中评、差评等评价标签将不再单独显示,中差评类别将集中在“感觉不好”类别中。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改版改变的是评价页面的“中差评”入口。它并没有真正取消中/差评。所有买家仍然有权给予中/差评评级。

IT之家表示,目前的修订尚未扩展到所有用户。不同账号查看淘宝评论至少有两种显示方式。某人的帐户仍然可以看到“中/差评”标签:

某人的帐户在众多标签中只能看到“感觉不好”:

保护中小企业,效仿拼多多?

据电商报报道,“中差评制度”曾是淘宝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是借用自eBay,于2003年推出。此后,淘宝虽然经历了多次调整,从PC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但中差评制度一直存在。

然而,随着发展,关于“虚假好评和恶意差评”的争议却始终存在。 2014年,天津师范大学一份关于网购信用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以淘宝为代表的“差评制度”没有考虑买家的信用问题,导致买家评价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这直接导致了“专业差评人”的出现。这些活跃在淘宝上的专业差评者,已经演变成“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工具。

一位淘宝内部人士透露,取消中差评制度是意料之中的。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中差评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对网购的信任问题。如今,简单的中差评制度实施起来已经不再困难。对消费者决策起到真正的参考作用。 “比如,简单的差评可能会影响店铺的信用,但差评本身对于其他消费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应该引导用户多做解释。”只有经验的理由才能作为决策的参考。”

对于便利店商家来说,这次评论页面的改变是淘宝通过弱化中评和差评来保护中小商家的举措。

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位淘宝c店服装店老板表示,“差评”的评价方式可能会导致部分顾客忽视差评,减少差评对产品的影响,给商家带来好处。

从事虚拟商品的淘宝便利店商家小张也认为,弱化差评的修正方式可能与淘宝想要保护便利店中经常出现的“热门”商品有关。小张指出,电商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热门产品都会受到同行的恶意评论。利用“差评”来弱化差评,可以作为淘宝保护卖家利益的手段。 。

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如今的电商平台越来越重视用户的真实体验评价,将评价作为用户决策的参考,并作为平台内容的一部分。淘宝抛弃负面评价审核制度也是多多与其他新电商不相上下的一个标志。”据了解,拼多多公开展示的评论中,不会出现差评标签,且差评标签也相对较少。

此前,手机淘宝已连续多次改版,包括取消靠前形象栏目、改为商品双栏展示、增加个性化推荐权重等。这些都被认为是模仿拼多多。

不利于质量提升,评价体系可能更合理

对于手机淘宝评论页的改动,有网友表示影响很小。 “更改中度负面评论的名称感觉很糟糕,但它们仍然是一样的。” “这应该会让审查制度更加合理。”

有网友表示,自己网购前都会看评论,看不到差评会影响对产品质量的判断。 “假单已经很难辨别,差评也不允许出现,让公众来辨别商品的质量。”

有网友认为,点评页面的改版是为了讨好商家。 “淘宝应该只有好评,因为差评会被店家要求改正。” “反正我发的差评是不会显示的。”

在黑猫投诉发起的相关投票中,有8043人参与,近90%的人认为差评应该直接展示。

众所周知,在网络购物过程中,评论是用户做出购物决策的重要依据,用于对产品、服务、物流等方面进行判断。好评会促进购买,而差评则会阻碍购买。无论评论是负面还是正面,都应该反映真实的用户体验。

但现实中,消费者要给出客观的差评并不容易。当淘宝等平台给出差评时,卖家会利用各种手段胁迫、诱导买家修改或删除差评,甚至出现极端情况。

事实上,在电子商务体系中,制造商、商家和普通用户的地位并不平等。卖家可以利用广告、宣传等手段对自家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正向营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会回避产品的存在。缺陷、缺陷和风险。也就是说,中评和差评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为用户提供负面信息的渠道之一,而差评的稀缺性是用户全面客观了解产品的必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差评的内容对其他用户具有警示作用,也可以督促商家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与商家的博弈中,差评无疑是一个极其有利的武器。

“手机淘宝经过这么一波操作,用户可以在半夜进行购买,而厂家则可以高枕无忧,不用担心用户体验,质量和服务好不好就无所谓了。”是好是坏。”行业观察家曾高飞认为,人工智能本地化运营评估是人为地在市场与制造、供需之间设置障碍,使来自市场的真实信息无法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商品的提供者。和服务,将他们排除在市场之外,并闭上眼睛和耳朵。

“当然,我不否认,凡是好评,没有差评,对于营造交易氛围、促进即时成交、提高销量和声誉都是有效的。但从长远来看,却阻碍了企业的进步、质量产业实力的提升也扼***了产业进步,就像***鸡取卵,可能得不偿失。”曾高飞写道。

“滴滴可能被数百万司机抛弃”

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滴滴的特价快车、青菜拼车和长途特价,以及旗下的花小猪出租车,都在用低价抢占市场。在价格低廉的前提下,滴滴还修改规则,变相限制司机长时间驾驶。司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能走的人都走了,剩下的困在租车里的人都在苦苦挣扎。

滴滴纵容乘客,动不动指责司机。司机本来就对滴滴没什么好印象。如今规则随意更改,甚至账号被无条件封禁。许多司机已经转向其他平台。滴滴占据网约车市场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滴滴将不可避免地被数百万司机抛弃。

滴滴旗下花小猪打车上线后,利用“免费打车”等噱头加价抢占市场,短时间内聚集了众多用户。但对于车主来说,加入花小猪平台就意味着接受花小猪平台的低价,并承受营业收入减少的后果。如果你不加入花小猪,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花小猪平台分流大量用户,连“剩菜”都拿不到。

花小猪上线后,司机收入大幅下降。当滴滴司机忍无可忍时,他们集体***花小猪,成为滴滴的挑战者。从江苏到重庆,再到长沙,滴滴司机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地区佣金已降至17.5%,与过去接近30%的佣金相比几乎减半。

这样也许可以稳定司机,但是能留住司机吗?

事实上,除了价格低廉之外,与滴滴合作的租车公司也受到影响。与个人网约车司机不同,汽车租赁公司自己购买车辆并申请运营牌照,为滴滴招聘司机,并承接滴滴的网约车订单。但随着花小猪上线、低价蔬菜订单和特价优惠出炉,租赁公司原有的普通车辆和司机收入下降,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过去,滴滴合作的租车公司与滴滴关系密切,密切合作,为司机挖坑。随着越来越多的租赁公司推出滴滴出行,陷入困境的司机会越来越少。

滴滴的高调和无理取闹的态度早已让司机们深恶痛绝。现在,使用滴滴可以说意味着丢油毁车。用的钱越多,选择放弃滴滴的司机就越多。过去,司机们还怀念滴滴的多单高价。现在,转用其他平台的司机坦言,使用其他平台比滴滴更容易,至少没有规则限制。

自从开始使用其他平台后,我的心情变好了,水流量增加了,不再有导航来骂人了。

老司机都被折磨死了,入不敷出的时候就必须接受多个平台的订单。当其他平台能够满足司机的营业额时,滴滴必然成为后备,慢慢被抛弃。

无论是否喜欢跑步,源源不断的司机加入滴滴。这已成为过去。自己带车的不合规,合规的租赁公司有车但没人租。当大量司机流失时,滴滴的订单也会流失。

乘坐滴滴的乘客只是为了方便、便宜。他们必须整天排队等候。我不相信乘客会向滴滴倾诉自己的感受。

古人云:饮水不忘挖井人。但滴滴却一反常态,喝完水就想***掉挖井人,生怕他又给别人挖井。如今,数百万司机放弃滴滴已经成为必然。即使他们用尽一切低成本手段来抢占市场,滴滴还是没有司机的滴滴吗?在滴滴办公室定规矩的脑瘫们可要好好想想了!

“天猫超市接入饿了么,将提供‘一小时达’和‘半日达’服务”

继盒马鲜生加入饿了么配送服务后,天猫超市也将正式加入饿了么配送服务。

据零售老板内部透露,盒马鲜生接入饿了么配送服务后,天猫超市也将正式接入饿了么配送服务,涉及“一小时达”和“半日达”服务,覆盖超过20,000 种商品。未来,双方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涵盖3C百货、美妆服饰等产品。

目前,天猫超市的配送服务以“次日达”为主,部分商品提供“半日达”、“一小时达”。近日,天猫超市推出“买菜日”项目,在全国160多个城市提供生鲜一小时达服务,支持全天候订单。

饿了么成功聚集了大量线下超市资源。去年,饿了么建立了面向商超的开放平台,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连接了大量大卖场和数万家大型商超,为商超提供支付、支付等服务。营销和即时交付。对于大型超市,饿了么采用到店模式,派遣专职骑手。另外,提供的发货方式也比较灵活,包括蜂鸟发货、快递、商家自发货等。

阿里巴巴在2018年以95亿美元收购了饿了么,希望借助饿了么和口碑建立自己的本地生活服务,与美团竞争。目前,饿了么确实在向本地生活服务方向发展,但与美团还有很大差距。

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外卖占外卖行业市场份额68.2%,饿了么占25.4%,饿了么星选等外部服务占6.4%。美团外卖以绝对优势位居行业靠前,而饿了么的份额还不到美团的一半。

小编点评:天猫超市联手饿了么,发起“即时配送”升级战。对于天猫超市、盒马鲜生等本地生活服务业来说,即时配送至关重要。提升用户体验是一方面,帮助阿里巴巴拓展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是更重要的意图。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以来,已成为阿里巴巴布局本地生活的重要棋子,也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在阿里巴巴新零售体系内,通过生态协同,饿了么与丰富的本地生活服务相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