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讯:近日,包括笔者在内的多名用户均收到了花呗“服务升级”的提醒,点击升级即视为同意《花呗服务协议》和《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告授权》。

其中,“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提交授权”主要针对重庆蚂蚁***有限公司(华北主体)及相关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求用户同意信息授权,包括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使用用户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等。

升级前后花北相关合同对比

升级后,花呗相关合同由3个增加到5个,简单来说,就是更多花呗用户需要向央行提交信用报告。

据该手机支付网介绍,此次升级为邀请制,后续还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覆盖全民用户。接入征信局后,花呗数据将每月合并上传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是否升级时,如果用户放弃升级,暂时不会影响花呗的使用。

升级前,花呗逾期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功能限制:花呗逾期后,花呗功能将直接被限制无法使用,后续还款后能否恢复将由系统不定期评估(无人工干预,请勿相信“修复”等骗局);

2、不良记录:逾期不还款,相应的不良记录将会上报芝麻信用,影响芝麻积分;

3、逾期利息:逾期还款将产生相应的逾期费,计算方式为逾期金额×0.05%。

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花呗逾期还款的负面记录也会如实上传至央行征信系统。虽然和信用卡一样,“按时还款”不会留下任何负面信息。但某种程度上,绑定央行征信系统后,用户使用时难免会多一份考量。不过,相比蚂蚁自建的信用评分体系,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更加权威,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对降低坏账有一定积极作用。从这个角度看,笔者认为,花呗的这次升级,应该让活跃度低、有逾期记录的用户“先走为礼”。

需要指出的是,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并非近期之事,但花呗此次“服务升级”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引发较多关注。

据该手机支付网站介绍,至少从2018年起,就有部分用户与花呗签署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及报告授权书》,授权内容并无太大差别。虽然签署授权书的选取对象、判断标准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花呗正在逐步扩大报告信用的用户范围。

花呗是蚂蚁集团基于消费者支付场景推出的一款信用支付产品,用户在众多支持花呗支付的线上线下商家购物时,选择花呗支付即可享受最长41天的免息或分期还款服务,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张“虚拟信用卡”。

自2015年上线以来,花呗的资产规模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是很多年轻人的“债务初体验”,也是蚂蚁旗下极其重要的一款产品。围绕这样一款重量级产品,蚂蚁相继推出了花呗分期、预授权、芝麻GO会员、宝贝青春积分等多项配套玩法。

从产品到生态系统,花呗逐渐成长为全国性的信用消费品牌,而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是合规的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