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曾用“老树发新芽”来形容微信的发展潜力;
如今,在腾讯产品和服务“常青”的道路上,微信不再是脱颖而出的“绿芽”。
我们可以通过腾讯最新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得到线索。
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腾讯毛利润、营业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别增长25%、35%、44%,均超过营收增速。
2023年全年,腾讯实现营收6090.15亿元,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576.88亿元。
其中,代表数字经济的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板块全年收入2037.63亿元,连续两年收入贡献排名靠前。
微信生态方面,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进一步增至13.43亿。用户参与度的提升带动了视频号、小程序、小游戏、微信搜索等产品线的蓬勃发展,给腾讯带来了新的趋势。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在AI大模型方面,腾讯混元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不断拓展功能,包括文森图片、文森视频等,能力位居国内靠前。
目前,腾讯混元已在400多家业务中进行内测。腾讯文档、腾讯会议等产品引入了大模型为用户提供服务。
同时,腾讯混元已应用于零售、教育、金融、医疗等多个外部行业,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财报不难看出,腾讯的“萌芽”不再局限于微信,而是开始向腾讯的诸多业务和场景蔓延。
以微信新生态、数字经济、AI大模型为代表的三大业务,成为驱动腾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芽”不断发芽,它们将不断汇聚成高质量生长的大树,从而实现腾讯的常青发展。
新生态取得重大进展。 12岁少年微信发“萌芽”
据腾讯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微信及微信月活跃账户数合计达13.43亿,同比增长2%。
2023年,视频账号用户的使用时长将增加一倍。小程序、小游戏和微信搜索也表现出强劲势头。小游戏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微信搜索日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
微信新生态之所以能有如此明显的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腾讯在视频号上的持续发力以及对微信生态新业务的探索。
2023年,视频号将加强原创内容激励和生态发展支持,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参与,进一步丰富平台原创生态。
2023年第四季度,通过视频账户产生收入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了两倍多。腾讯为视频账号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变现支持,例如推广直播、为创作者匹配品牌进行营销活动等。 。
数据显示,2022年,视频账号直播销售额同比激增8倍以上,2023年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可以预见,随着视频账号商业化的不断加速,它将成为马化腾所说的真正的“全观众的希望”。
除了视频号之外,微信生态内的金融科技、小游戏生态、微信搜索等衍生功能也开始了“更新”。
以金融科技领域为例,通过“境外绑定卡”、“外包内用”等服务,跨境支付体验显着提升。微信支付对外卡服务全面升级以来,交易额保持高位增长。与仅开设部分商户试点时相比,2024年2月的单日最高交易笔数增长了近5倍。
微信香港钱包也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受理范围,覆盖范围从粤港澳大湾区扩展到全国,其他海外本地钱包也在加快推出。
以微信小游戏为例,微信小游戏团队通过简化开发流程、推出百余项新功能,大幅降低了开发者参与门槛,开发者团队已发展至30万人。
随着小游戏生态的繁荣,该领域为腾讯社交网络和网络广告业务注入了稳定的新收入。
同样,微信搜索继续为微信生态系统的增长和活力做出贡献。
据披露,微信搜索日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20%,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30%。与此同时,微信搜索广告收入也实现了数倍的同比增长。
借助视频账号、金融科技、微信游戏、微信搜索等一系列微信“新芽”业务,12岁的微信正在开启新的增长突破,不断展现出新的生态活力。
可以预见,随着微信“更新换代”的进一步加速,必然成为腾讯产品和服务永续发展的新标杆。
数据与现实融合日趋成熟,腾讯迎来收获期
据腾讯2023年Q4财报显示,腾讯数字经济实现营收2038亿元,占比连续三年超过30%。
显而易见,数字经济已成为腾讯业务稳定增长的核心支柱。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腾讯终于迎来了数据与现实融合的收获期。
事实上,从“全真互联网”概念提出的那一刻起,腾讯就开始了数据与现实融合的探索。
从腾讯连续六年研发投入超2696.54亿元就可以看出端倪。
可以说,正是因为腾讯在数实融合方面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才接入了400多个业务场景,才有了腾讯目前在混元大模式上的加速。
无论是服务器性能的不断提升,还是大数据、云计算的不断演进,腾讯都为数字经济积累了强大的能量。
从服务器角度来看,星星海服务器SA5整体性能提升120%,性价比提升30%以上;轻量级应用服务器可实现“3秒全自动部署”作为个人专属游戏服务器。
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角度来看,该数据库打破了TPC-C世界纪录,每分钟交易量8.14亿笔,平稳运行8小时,波动性小于0.2%,仅使用1/ 3.行业单位成本;大数据TBDS为1000多家大中型客户搭建了国内大数据分析平台,覆盖金融、能源、工业、医疗、媒体等多个行业;专有云TCE在合规性强的情况下,实现了从中心到边缘分支的全面上云。
可见,腾讯在数字经济方面有着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并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这些前瞻性布局,正在形成提升新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财报显示,本季度腾讯研发支出达164.33亿元,自2018年以来六年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2696.54亿元。截至2023年12月,腾讯全球专利申请总数已超过7.5万件,授权专利数量超过3.7万件,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深厚积累。
随着数实经济逐渐成为主流,特别是腾讯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其在数实融合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将越来越展现出增长潜力。
如此一来,腾讯不仅会找到新生产力的重要起点,也将进一步展现出在数字经济领域更大的发展潜力。
AI显着加速,腾讯传统业务开始“焕新”
正是因为腾讯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才为混元模式积蓄了力量。可以说,AI和大模型的推出,标志着腾讯技术投入初见成效。
作为首批通过“国家大模型标准测试”的实用级大模型,腾讯混元大模型已接入超过400个腾讯业务和应用场景进行内部测试。
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腾讯混源不断拓展功能,包括文森图片、文森视频等,能力位居全国靠前。同时,腾讯混元已应用于零售、教育、金融、医疗等多个外部行业,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AI的帮助下,腾讯广告显着提升了精准广告的效果,从而增加了广告收入。
如今,广告业务已经成为腾讯混元模式最好的练兵场。
2024年1月,腾讯广告“秒思”一站式AI广告创意平台发布。该平台拥有文本生成图像和图像生成图像两种能力,可以进一步优化广告系统的效率。
AI广告技术平台升级后,广告业务精准推荐能力大幅提升,带动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至297.94亿元,创下季度营收新高。 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腾讯广告逐渐复苏,连续几个季度实现正增长。
除了广告业务,腾讯还将AI大模型的能力引入视频号、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腾讯畅享等多个业务场景,让大模型的能力开箱即用,不断为传统企业找到新的跳板。
其中,如上所述,视频账号的用户使用时长增长了一倍,这也得益于AI推荐算法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不断利用大模型为自身内部业务寻找突破口外,腾讯还将大模型的基础设施商业化,并不断向外界输出。
例如,大型模型训练所需的海量算力由HCC高性能集群提供;
例如,大型模型训练的数据预处理场景由云原生数据湖仓库提供;
例如,在模型微调和部署方面,腾讯为20个行业、50多个行业提供大模型解决方案。
随着AI持续显着加速,越来越多的腾讯传统业务将找到新的“催化剂”。在AI的支持和帮助下,腾讯的传统业务也将开启“更新”的过程。旅行。
有了这样的“更新”,腾讯的发展将不再像过去那样,而是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
结论
一场“新芽”的新进化正在腾讯身上发生。
这直接带动了腾讯2023年毛利润和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大幅增长,描绘出清晰的V型复苏轨迹。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人来负责这样的转变,那么以微信新生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三大业务无疑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
当腾讯的“新芽”转型不断发生和上演时,我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腾讯被绘制出来。
它底蕴深厚,充满活力。
-超过-
作者:孟永辉,资深作家、专栏作家、行业研究专家、知名KOL、数字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