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核壳 | 公众号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易趣网发布公告称,因公司(上海英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决定停止运营易趣网络平台(),并关闭易趣网站。

该公告的发布日期为 7 月 12 日。

公告称,公告期限为30天,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第31天(即2022年8月12日24时)起,易趣网将关闭网站所有商品及店铺交易功能,关闭易趣网用户的注册、登录、充值功能,关闭网站服务器。

“eBay” 到底是什么?

乍一看,eBay 看起来像是一个***吗?不幸的是,它不是。

即使你没有听说过易趣,你也一定听说过eBay,对吧?

没错,易趣网就是eBay的中国版,也曾经是eBay的中国分公司。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样一家有着强大背景的公司破产时,会作何感想呢?

不管怎样,我只想说一句话:令人震惊!eBay居然还生存到了今天?

很多人对于“eBay”这个词比较陌生,但其实eBay对于很多人来说承载着小小的一段记忆。

巅峰时期,易趣网占据了C2C市场90%的份额,被誉为“全球大卖场”,把马云打得落花流水,也几乎把淘宝逼入绝境。

它曾经如此辉煌,怎么就消失了呢?

1999年8月,两位才华横溢的哈佛毕业生邵逸波和谭海音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浪潮将改变中国和世界,于是在上海创办eBay,从事电子商务,开展网上购物业务。

(eBay创始人邵逸波)

如今,网上买卖东西已经是件很平常的事了。但在上世纪90年代,当国内固定电话还未普及的时候,网上买卖东西在普通人眼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那是一种颠覆认知的购物体验。

(1999年,手机还是奢侈品)

感觉就像你一生都在去隔壁王先生开的小商店,突然间你被带到了沃尔玛这样的超级自助购物中心,脸上写满了惊讶。

对于很多70、80后潮人来说,他们靠前次网购不是在淘宝,而是在eBay。

新颖独特的购物体验让易趣网迅速发展,成立两个月内注册用户数飙升至4万,在线交易额突破1000万,成立三个月后便获得美国三家风险投资公司650万美元的投资。

现在大家可能觉得4万人不算多,但是我要提醒大家,这个数字是1999年,当时中国网民只有630万。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尚不成熟)

获得投资后不久,易趣网就收购了5291手机直销网,开始做网络手机销售,当时易趣网已经拥有350万注册用户。

2002年搜狐盈利之前,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亏损,谁也不知道未来在哪,看着易趣网越做越大,那些有脑子、有钱的热情年轻人也坐不住了。

1999年11月,李国庆、李斌创办了当当网,一家专门销售书籍的网站。

(李国庆创业初期)

李斌大四毕业时,学长李国庆让他做电商,做互联网图书出版,给他股份,还给他总经理的职位,公司名叫科文书店,也就是当当网的前身。

工作不到一年,李国庆的妻子俞渝就出任了董事长,李国庆本人则出任总经理,李斌被排挤出管理层,夫妻店模式让李斌选择自己创业。

如今,李斌的蔚来汽车市值已经达到3000亿,李国庆夫妇已反目成仇,忙着争官印。

2000年,金山软件的雷军与当时《书评周刊》的陈年模仿美国亚马逊,成立了卓越网。

卓越网上线四年后,雷军和陈年终于坚持不住了,将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

2007年,陈年和雷军创办了凡客诚品,一度繁荣一时,但最终走向衰落。

如今雷军带着小米卷土重来,他已经不敢再想电商了。

2001年,互联网教父张朝阳创办的搜狐正式推出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平台:搜狐商城。

搜狐商城上线当年就停止运营了,麻省理工毕业的张朝阳早就知道,美国有个叫贝佐斯的傻子开了个叫亚马逊的电商网站,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亏损,而且看样子以后也赚不到什么钱了,所以搜狐在电商这条路上一定不能走得太远。

随着几大巨头的进入,大量的网络商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虽然竞争对手众多,但在触碰了电子商务黄金线的eBay眼中,这些竞争企业不过是鸡犬不宁,不堪一击,很快全部溃败,有的死,有的残。

快速发展的eBay很快引起了国际互联网巨头的关注。

既然你这么能打,那就一起打败别人吧。

2002年3月,当时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投资3000万美元与易趣网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时易趣网在C2C市场的份额达到80%。

2003年6月,创始人邵亦波因家庭原因突然决定退出易趣网,以2.25亿美元的天价将易趣网卖给了eBay,这是当年全球最引人瞩目的互联网并购案之一。

(爱江山胜过爱美人的邵逸波与妻子鲍嘉欣婚后远赴美国生活)

易趣网开始采用收费服务的“美国模式”,公司从上到下全部采用“美国设备”,连服务器都搬到了美国,易趣网也改名为eBay易趣网。

此时,eBay已经稳坐中国靠前电子商务公司的宝座,财大气粗,实力雄厚,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与“装着美国设备”的eBay争抢市场。

eBay的广告在各大互联网网站和电视台随处可见。

连互联网教父张朝阳都打不过eBay,还有谁能是它的对手呢?(当时张朝阳在中国互联网界的地位就相当于乔布斯在手机界的地位,所有人都只能仰望他,马云、马化腾都是他的小粉丝。)

俗话说,“有些人会做让自己丧命的生意,但没有人会做让自己亏钱的生意”。

看着中国上万亿C2C市场这么大的蛋糕,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咬一口,干脆就干吧,毕竟是投资人的钱,万一成功了呢?

中国电商真正教父级的易趣网创始人邵逸波的退出,以及eBay“美国模式”适应本土环境的失败,让刚刚获得投资的马云看到了进军C2C市场的一线希望。

(马云:我终于有钱了!)

2003年,刚刚成立的淘宝网大力进军C2C市场,与国际巨头eBay正面竞争,同年10月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2003年淘宝网总交易额为3400万元。

虽然钱不多,但是马云的成绩单其实很不错。

你还记得 2003 年发生的事吗?

2003年,全国爆发非典,淘宝部分员工感染,公司500多人被隔离在家办公,在与eBay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时刻,公司士气极度低落,马云泪流满面,整个公司陷入绝望。

没办法,马云只能每天靠着自己的巧舌如簧来让员工们满意。

(此时员工们只会认为马云只是​​个吹牛大王)

当时全网评论说,这场竞争是“蚂蚁和大象的较量”,两支队伍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马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淘宝和eBay的竞争完全是鸡蛋碰石头。

感觉好像有一家小公司准备做手机,想要毁掉苹果,你觉得它有机会吗?

(罗永浩:以后我会在苹果总部)

面对eBay这样的国际巨头,所有人都觉得淘宝没有机会,包括淘宝的员工,甚至马云本人也这么认为。

2003年淘宝刚成立的时候,只是想抢占一点市场份额,给年轻人提供一个晚上上网的场所,这个想法大概和开一个网上夜市差不多,没想到做起来这么大。

看着淘宝这只令人厌烦的小蚂蚁,eBay准备不战而胜,以实力碾压它。

2004年8月16日,张娜拉、蔡琳、安七炫等14位韩国人气偶像明星的17件个人物品在eBay上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慈善拍卖。这次拍卖是韩国人气明星物品首次有组织、跨地区的拍卖,参与明星数量和拍卖物品数量都是***的。

2004年9月17日,易趣网成功与美国eBay平台整合,eBay易趣网用户从此可以与美洲、欧洲、亚洲等超过1亿用户进行跨境网上交易,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易市场。

跨境网购到现在都不容易,可见当时eBay的厉害,总有新闻报道某网友通过eBay跨境网购淘到XX件稀世珍宝。

2004年10月,eBay与中国传统典当业的领头羊东方当铺合作,21块稀有名表及钻石以一元起拍、无底价拍卖,吸引无数眼球。

同年10月底,eBay易趣推出与支付宝类似的“安富通”,为网上安全交易保驾护航。

2005年1月,eBay易趣网投资成立了“中国客户服务中心”,引入eBay在美国比较先进的客户服务方式和服务平台。

如此奢华的场合,马云只能羡慕不已。

暂停

eBay在炫耀,马云十八罗汉也没闲着,虽然资金紧张,但淘宝花的每一分钱都很精打细算:eBay办活动,淘宝员工就去现场找媒体炒作;eBay推收费入场,淘宝就推免费入场。

看到淘宝推出免费服务,eBay 根本没当回事,反而觉得马云免费很蠢。外界也都觉得马云疯了,一个网上商城不收租金还能赚钱,他是不是准备饿死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流量为王,只要有客户,就不用担心利润,可以免费开网店,免费玩网游,免费用***毒软件。

但以前并不是这样的。

在马云的淘宝商城、史玉柱的征途网游、周鸿祎的360***毒软件出现之前,这些都是收费的,谁也想不通不收费怎么赚钱,所以当他们推出免费服务的时候,没有人理解。

当然,作为电商之王的eBay看到淘宝的离谱操作,也是目瞪口呆,不解。

任由淘宝免费推广和解而不采取任何对策,是eBay的一个致命错误。

如果此时eBay管理层聪明一点,采取老大哥模仿老二的“博弈论”手段,也推行免费进入,那么淘宝就绝对不可能超越eBay,马云也会立刻投降,因为账户里的钱已经快用完了。

但历史没有如果。

类似的电商平台都提供免费的会员资格,大家很快就涌向淘宝,在那里可以免费开店。

eBay此时在忙什么?

此时,eBay美国总部正在进行全球并购,抢占市场份额,主要市场集中在日本、韩国和印度,对于已经站稳脚跟的中国市场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

中国总部以为之前的恐吓已经把马云吓傻了,忙着举办各种会议和庆功宴。

2005年1月13日,eBay注册用户数突破1000万,继续保持国内网上拍卖市场领先地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宋岭指出,突破1000万不仅对eBay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中国网上交易的发展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时eBay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了历史顶峰。

eBay与淘宝的较量已经持续了一年,成果有目共睹。

老大和老二正在打斗,定眼一看,老三、老四、老五……全都倒下了。

老大依然很强,但是老二也不像以前那么弱了。

2005年,当非典疫情的阴影逐渐消散时,全国各大互联网电商企业都受到了重创,电商霸主之争也宣告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eBay的劣势开始显现:付费进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并不奏效;远在美国的服务器经常宕机;创始人的离职加速了公司的分裂;新管理层能力不足,只懂得靠过去过日子;美国总部太远,消息延误,错失机会。

在互联网疯狂发展的初期,市场瞬息万变,问题重重的eBay注定会失败。

非典后的两年,中国互联网呈现爆发式增长,淘宝凭借免费进入的模式,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很快超越了收费进入的eBay。

巅峰时期,淘宝每天新增用户50万。

2005年5月,淘宝超越雅虎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网上购物平台。

截至年底,淘宝交易额突破80亿元,超越沃尔玛。

2005年是属于马云的一年,他一拳打倒老夫子,犹如蚂蚁打败大象,震惊了所有互联网人。

但现实却格外讽刺。

当时最热的话题是淘宝超越沃尔玛而不是击败eBay,eBay瞬间被大家遗忘,超越沃尔玛的荣誉本该属于eBay。

当淘宝在各方面超越eBay时,慢悠悠的美国总部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命令中国事业部立刻拿出应对方案。

2005年12月,eBay易趣网开始弥补失误,正式推出“免费开店”等价格调整计划,为网上卖家开辟“零成本销售通道”。

如果这个计划早推出半年,淘宝在未来的中国市场就没有立足之地。但现在推出已经晚了,谁也无法阻止马云成为首富。

据公布的数据,2006年eBay的市场份额下滑至29%,而淘宝网当年的市场份额已接近70%,而就在一年前,eBay还占据着国内近60%的市场份额。

eBay不甘心失去市场,开始与麦当劳、永乐电器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线上合作,但收效甚微,市场份额持续大幅下滑。

2006年5月15日,eBay“品牌旗舰区”正式上线,这是国内比较早的由品牌自营或直接授权销售的线上旗舰区。两年后,淘宝也推出了类似的业务——天猫商城。这是eBay真正的创新,但并无助益。

无论eBay易趣如何拼搏,其市场份额都在不断下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淘宝离自己越来越远。

经过一年的徒劳努力,eBay 遭受了严重损失,并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2012年4月,eBay易趣更名为易趣网,成为Tom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易趣网业务全部从eBay剥离,国际巨头eBay在中国市场落败。

eBay被卖给汤姆之后,远在海外的生母邵亦波给eBay总部打电话,破口大骂:这么好的孩子,你们怎么能养出来?

在被继母卖掉之后,eBay的日子一天天不好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Tom也开始没落,eBay成为Tom集团旗下子公司之后,服务质量进一步下滑,与客户的矛盾增多,最终eBay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转眼十年过去,随着网站关闭的消息传出,易趣网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这家曾经的电商巨头走到了尽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