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平台纷纷报道百度上线有信二手车小程序的消息,据相关媒体报道,百度推出的有信二手车小程序需要在百度APP内通过扫码打开,除了增加了夜间模式功能外,基本相当于微信小程序。不过,经过亲身体验,我发现该报道并不准确。

首先,无需扫码即可登录优信二手车页面,打开百度APP,点击右下角“我的”,然后在“常用服务”栏目中找到“优信二手车”选项点击,即可看到优信二手车页面。

其次,百度小程序只能名义上向微信传播,实际上并不能。百度小程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者微信群之后,对方根本打不开,当对方点击分享的页面时,会发现已经变成了下载百度APP的页面,即便对方已经下载了百度APP。

最后,回顾优信二手车的微信小程序,我们可以看到多了一个“免费通话”的选项,买家可以输入自己的电话号码,让商家给他们打电话。

总体来说,百度有信二手车小程序体验一般,且无法分享到微信、QQ等社交渠道,传播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百度回归轻应用

准确的说,百度推出的优信二手车APP不应该叫小程序,而应该叫轻APP。早在2013年,百度就推出了轻APP,轻APP的初衷和微信小程序类似,秉承着“无需下载,搜索即用”的设计理念。

一开始,百度轻应用的成绩斐然。以电影市场为例,当时在线选座市场份额超过20%,电影票资源覆盖率高达80%。糯米电影、时代网、买票网等都是百度轻应用的合作伙伴。百度轻应用还能帮助第三方获取用户,实现商业价值,即广告收益。

然而好景不长,百度轻应用最终未能腾飞。现在来看,百度轻应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靠前,缺乏创新,基本照搬百度的PC网页应用;第二,受技术、网络、流量成本等因素限制,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第三,百度用户基数无法支撑轻应用的病毒式传播。百度轻应用的失败,并不是设计理念的问题,而是客观因素和百度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在微信小程序爆红之后,百度才意识到自己的轻应用诞生的不是时候。

百度的机会与瓶颈

目前,微信小程序数量已超过58万个,日活跃用户近2亿。有人预测,今年微信小程序数量将达到300万个。这个预测并不夸张,因为腾讯在“煽风点火”。

4月12日,马化腾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发表题为《互联网+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演讲,表示将利用包括小程序在内的七大工具,助力各行业数字化发展,打造智慧生活。今年,微信小程序将继续发力,助力开发者业务变现,助力各行各业智能升级。

小程序的“引领潮流”让各行各业纷纷“跟风”小程序,谷歌、支付宝、小米等公司都相继开发了自己的小程序,支付宝最近还开发了一款名为“电子营业执照”的小程序,企业主坐在家里就能领取和使用营业执照。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百度刚刚上线的“小程序”。虽然体验不佳,但无疑是百度回归轻应用的信号。目前市场尚未饱和,百度想分一杯羹并非不可能实现,但分发渠道有限,移动端和支付功能是制约轻应用发展的瓶颈。如果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百度的“小程序”就成功了一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