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国银联争议解决委员会办公室向会员机构发出关于《关于中汇支付错误处理提供虚假材料的通告》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中汇支付在银联交易争议处理事件中占据较高比例,主要问题为假商户占比高、假卡交易猖獗且占比高、向银联争议办公室提交伪造交易资料等。

“自2017年以来,中汇支付在商户准入、采购订单等错误争议过程中,存在各类支持材料中的欺诈行为,拒付和争议数量激增,严重影响了银联卡争议解决的正常秩序,体现了其在业务运营和内控管理方面的重大不足。”通知说。

资料显示,中汇支付于2009年9月注册,并于2013年1月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经营范围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此前,2016年1月5日,央行因重大风险事故造成严重违规行为,取消了央行的互联网支付许可证,并停止了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海南、深圳、厦门、宁波、大连等12个省(区、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调查发现,自 2016 年 9 月以来,中汇支付已收到 5 次央行罚单,其中 3 次是在 2017 年收到的。2016年9月5日,中汇支付广西分行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及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有关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分行罚款11万元。2016年12月29日,中汇支付湖南省分行因“未落实商户实名制、收单外包业务管理不力、未严格履行本地化经营管理责任、未独立完成受理终端主密钥填报”,被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罚款9万元。

2017年3月15日,中汇支付福建省分行被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警告,以“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为由,没收违法所得15万元,并处以罚款56万元。2017 年 7 月 28 日,中汇支付因“未按照规定设置和发送收单交易信息”而被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罚款 30,000 元。2017年8月16日,中汇支付湖南省分行以“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有关规定”为由,被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罚款3万元。

中汇支付将于2018年1月5日迎来牌照换证审核,根据支付牌照换证的规定,中汇支付已进入牌照换证材料审核期。媒体报道指出,重复的罚款是否会影响续签,还有待观察。但可以预见的是,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已经越来越严格,今年6月底,央行公布了《第四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换证决定》,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因屡次违规经营, 最终未能续订。

中汇支付被银联通报业务运营和内控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据移动支付网消息,9月14日,中国银联争议解决委员会办公室向各会员机构发出了关于“中汇支付差错处理提供虚假材料”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中汇支付在银联交易争议处理事件中占据较高比例,主要问题为假商户占比高、假卡交易猖獗且占比高、向银联争议办公室提交伪造交易资料等。

根据《通知》,错件争议解决机制是银联卡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效、低成本处理银行间交易***的有效手段。

实践中,中国银联争议解决委员会办公室发现,自2017年以来,中汇支付在错误争议过程中,存在商户准入、采购订单等各类证明材料中存在的欺诈行为,拒付和争议数量激增,严重影响了银联卡争议解决的正常秩序,体现了其在业务运营中的重大不足。内部控制管理。

根据通知,截至 2017 年 8 月底,我部受理的国内争议案件中,近一半被中汇支付提起。仅 2017 年 6 月,就受理了 22 起针对中汇支付的争议案件,中汇支付在应诉中提供了明显伪造的营业执照、***件等材料,且假冒手段多样,例如,提供的营业执照与工商部门颁发的牌照布局明显不一致, 证照中列出的商户名称与防伪二维码扫描结果完全不同,商户与发证机关不在同一省份,***件与公安系统记录不一致,甚至在错误争议的不同环节为同一商户提供了不同的营业执照。影响是毁灭性的。

截至 2017 年 8 月底,中汇支付涉及的欺诈原因码退款数量和金额分别占拒付和拒付总额的 72% 和 89%。在非金融机构中,84% 的假冒卡欺诈性拒付交易和 47% 的风险商户的拒付交易来自中汇商户。中汇支付超过一半的交易交易无法提供交易凭证,部分提供的交易凭证明显存在欺诈行为,大大增加了争议解决成本,严重拖累了行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银联对中汇支付有相关工作要求,主要如下:制定错误争议整改措施,防止假冒行为的发生。系统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长效合规机制。

针对暴露的重大欺诈问题,中汇支付将对重大欺诈案件逐一梳理排查,定位欺诈源头,明确欺诈责任人,制定错误争议业务整改措施,确保在后续交易争议处理中提供的凭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并防止此类欺诈事件再次发生。中汇支付应在通知发出后一个月内将整改措施提交给争议办公室,争议办公室将根据整改效果进行后续处理。

假冒行为反映了商户发展、外包合作、凭证管理、风险防控、错误处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潜在问题。特别是在商户真实性和凭证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商户和收单外包服务商的资质审查和管理,及时清理并终止与开展违规业务的商户和外包机构的合作,特别是那些提供伪造网络访问信息和交易凭证的商户和外包机构。中汇支付应在通知发布后一个季度内将相关机制和计划提交给争议办公室,并继续推动机制的实施。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汇支付收到了央行的五次罚单

据统计,自 2016 年 9 月以来,中汇支付已收到 5 次央行罚单,其中 3 次是在 2017 年收到的。

2016年9月5日,中汇支付广西分行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及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有关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分行罚款11万元。

2016年12月29日,中汇支付湖南省分行因“未落实商户实名制、收单外包业务管理不力、未严格履行本地化经营管理责任、未独立完成受理终端主密钥填报”,被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罚款9万元。

2017年3月15日,中汇支付福建省分行被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警告,以“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为由,没收违法所得15万元,并处以罚款56万元。

2017 年 7 月 28 日,中汇支付因“未按照规定设置和发送收单交易信息”而被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罚款 30,000 元。

2017年8月16日,中汇支付湖南省分行以“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有关规定”为由,被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罚款3万元。

是否会影响 的续订?

根据中汇支付官网上的信息,中汇支付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为尹宏伟,总部位于世界金融中心天津,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它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旨在渗透到 B2C 和 B2B 领域,快速准确地为行业客户定制支付解决方案,创新开发电子支付服务产品,推动各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中汇支付已服务了航空公司票务、电子商务、教育和外贸行业的数千家客户。

2009年9月,天津中汇福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12年2月更名为“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2013年1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于2016年7月完成总金额9亿元的A轮战略融资。

2016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撤销中汇支付的互联网支付许可证,暂停在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海南、深圳、厦门、宁波、大连等12个省(区、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有媒体表示,主要是因为严重违规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中汇支付也是受害者,系统遭到不法分子的攻击,造成了大量关键数据泄露。

据中国商报报道,值得一提的是,中汇支付将于2018年1月5日迎来牌照换证考试。在多次罚款后是否会影响申请的续签,还有待观察。

但可以预见的是,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已经越来越严格,今年6月底,央行公布了《第四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换证决定》,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因屡次违规经营, 最终未能续订。

在 2016 年 8 月召开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换证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主要监管思路。其中提到,重点应放在规范和引导现有机构并降低风险上,以防止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出现为底线;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手段,加大专项治理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对于长期未实质上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将依法采取取消相关业务类型、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等监管措施。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支付机构,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