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云闪付是银联面向移动互联网打造的统一品牌,围绕云闪付,银联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主要包括银联手机闪付、银联IC卡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等,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场景选择的支付服务。近期,银联闪付在公共交通、地铁、商超等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快速推广,受到广泛欢迎。银联在注重便捷的同时,高度重视支付安全,在保证支付安全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支付便利。

银联手机闪付

极其方便、安全

银联手机闪付采用令牌化技术()为实体银联卡生成较早的数字序列,存储于带有安全芯片的NFC手机(如苹果、三星、华为、小米手机)和可穿戴手机中,其代表产品有Pay、支付宝、小米Pay、Mi Pay等,其中银联云闪付的特色优势产品,无需解锁手机、打开APP、用手机上网,只需一部手机,即可无忧出行。这可以提供极其流畅的用户体验,尤其对于交通、闸机验证等对支付速度和便捷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以广州地铁为例,手机快捷支付在全线6000余个闸机上线一个多月以来,日交易笔数已超过20万笔,受到用户青睐。

移动闪付产品除了快捷、易用之外,在安全性方面也领先于移动支付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靠前是硬件防护,NFC手机、手环、手表等内置的安全芯片均通过安全检测认证,为银联卡信息安全存储提供硬件级保护,保护存储的普通信息不被非法读取、机密信息不被窃取和篡改。

二是支付标签,遵循国际EMV支付标签规范,银联为实体银联卡生成较早的数字序列,该数字序列仅用于移动设备支付,并安全存储在NFC手机、手环、手表等终端中,避免实体银联卡信息的泄露。

三是金融IC卡标准,银联手机快支付产品基于国际EMV标准和国家金融标准,其安全机制和保护范围覆盖发卡、交易的全生命周期,另外与金融交易受理设备的双向认证机制决定了只有通过认证的网络设备才能正确处理云闪付交易。

第四,设备身份认证。用户在线下进行POS非接交易或者线上商户APP支付时,需要进行身份识别(验证指纹或者设备密码后)才能进行后续交易。

五是安全稳定的后端系统,在处理手机闪付交易时,银联后端系统会将其转换成实体银联卡交易,送至发卡银行处理,确保持卡人的实体银联卡信息在商户端或收单端不被丢失或泄露。

银联二维码支付

场景多、防控有力

二维码支付是中国银联云闪付移动支付产品的组成部分,适用于小额、高频次、对终端成本敏感的支付场景。今年5月以来,银联联合40多家商业银行正式上线银联二维码支付系统。银联二维码产品上线以来,银联二维码交易笔数月均增长45%,月均活跃商户数增长87%,日均交易笔数突破150万笔,超过150个主流APP上线银联二维码。中国银联在大力推广银联移动快捷支付服务的同时,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支付选择,不断拓展二维码产品的场景和商户数量,为“扫码族”带来更便捷的消费体验。

为保障用户信息和资金安全,银联严格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落实《中国移动金融支付令牌化技术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同时与商业银行合作,从制度、规则、赔偿机制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多重保障,确保支付安全无忧。

一是利用支付标签、数字签名、数字加密等技术避免敏感信息的泄露,防止消息被伪造或篡改,保证交易的真实性。

二是按照动态码、静态码等不同的二维码交易形式以及二、三类账户性质,对交易实施差异化限额管理。

三是采取全流程风控,提供真实的地理位置、IP地址、设备标识等信息,让参与各方对交易过程进行实时风控。

四是建立安全监测认证机制,所有参与二维码业务的机构和应用程序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和认证。

五是与VISA、万事达等国际组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二维码支付技术标准,确保安全可靠和国际适用。

小额免签证或密码

安全便捷与完善规则相结合

银联云闪付产品不仅保障了持卡人交易安全,还为持卡人提供了便捷的支付体验,对于100元以下的小额交易,持卡人无需输入密码、签名,大大方便了持卡人,今年9月,国内200多家主要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银行、外资银行等借记卡、信用卡小额免密码免签名服务已全面开通,支持该服务的优质商户超过百万家。

同时,小额免密码免签名服务也成为银联云闪付便捷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优秀实践。为了让用户放心使用银联云闪付和小额免密码免签名服务,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等相关机构,为持卡人提供额度可控、商户可信、风险可测、欺诈交易可投保等多重安全保障,风险补偿快捷便捷。

一是银联风险体系整合持卡人的实体银联卡信息、移动设备信息等风险评级信息,保障持卡人在申请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其次,银联根据移动设备联**点,提供云闪付产品远程管理服务,对可能存在风险的云闪付产品进行远程管理,最大限度保障持卡人权益。

三是在安全性方面,云闪付产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完善业务处理规则,引入风险补偿、先行赔付等机制,并提供72小时挂卡保障服务,针对个别突发风险事件,能够快速解决,切实解决用户的资金损失问题,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留言时请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上存储、处理、传输或发布保密信息。

相关文章